2023年1月6日,由院士專家和科技新聞工作者擔任評委、湖南省科技新聞學會組織評選的2022年“湖南十大科技新聞”在長沙揭曉。
2022年“湖南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
01
在第24屆國際超算排名Graph500發布的榜單中,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并部署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超級計算機,同時斬獲GreenGraph500 Big Data(大數據圖計算能效)榜單全球第一名和GreenGraph500 Small Data(小數據圖計算能效)榜單全球第一名。至此,天河圖計算已經囊括了Graph500四大榜單全部的第一名,標志著天河超級計算機在數據密集型應用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突破,對提升我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處理能力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02
湖南省四大實驗室相繼揭牌。分別聚焦種業、先進計算與人工智能、精準醫學、工業領域的協同創新,岳麓山實驗室、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引領湖南構筑創新平臺體系。
03
中南大學鐘掘院士牽頭研制成功中國先進研究堆(CARR)工程科學應力譜儀,實現我國大型構件深部殘余應力場中子無損精確測量“零”的突破。這標志著我國中子殘余應力表征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能夠滿足工程應力測量的重大需求,可助推國產裝備的自主化研發進程及其應用推廣。
04
湖南實施的“鎘低積累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取得重大進展,蓮兩優1號(低鎘臻兩優8612)、西子3號等低鎘稻谷鎘含量顯著低于國家限量標準。專家組對項目進行評價認為,該成果技術培育的低鎘水稻新品系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在同類研究中居國際領先水平。
05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術式唐氏分類”正式命名,國際顯微外科領域手術術式命名首次烙上中國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骨科主任唐舉玉教授在顯微重建外科穿支皮瓣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及原創性成果,按照國際慣例,該術式命名體現中國學者原創性貢獻,標志著湘雅醫院在顯微重建外科穿支皮瓣領域已居國際領先水平。
06
由中國科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南省科協和長沙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十四屆中國科協年會成功舉辦,中國科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簽訂了會地合作協議。來自國內外的110余位院士及5000多名科學家、企業家和各界人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
07
南華大學曹德良教授團隊研制的國際首創的肝癌診斷試劑——《醛酮還原酶1B10測定試劑盒(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法)》,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類診斷試劑注冊批文。這是我國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肝癌診斷試劑盒。
08
中車株洲所牽頭發起并主持制定的兩項IPC國際標準,是IPC標準中首批關于軌道交通領域的工藝類標準,表明我國在國際電子行業領域擁有了更大話語權。
09
中聯重科發布了最新研發的14款綠色零部件和32款新能源主機,在鋰電、氫燃料兩條工程機械新能源關鍵技術鏈上,成功打通了從零部件到整機、硬件到軟件的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產業通道。
10
國內首個磁浮文化旅游項目——鳳凰磁浮觀光快線開通運營。這條在高坡陡壁、溶洞密集的武陵山區建設的磁浮快線,實現了現代磁浮科技與鳳凰古城山色交相呼應。